冬至的来临,仿若一位久违的故友,轻轻叩响了记忆的门扉,将那些关于童年冬至的美好与温馨,缓缓铺展在岁月的长卷之上。
童年的冬至,总是与寒冷相伴,却也充满了质朴的欢乐。那时,家虽不富裕,但亲情的纽带却紧紧将一家人相连。冬至前夕,父亲总会带着我和妹妹去集市上挑选食材,跟在父亲身后,眼睛好奇地看着集市上琳琅满目的货物,心中满是对冬至大餐的期待。
回到家中,母亲早已在厨房里忙碌起来。昏黄的灯光下,母亲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,她熟练地剁着肉馅,切着蔬菜,脸上洋溢着淡淡的笑意。我和妹妹也不闲着,争着帮母亲擀饺子皮,小小的擀面杖在我们手中有些不听使唤,擀出的饺子皮不是厚了就是薄了,形状也歪歪扭扭,母亲看着我们的“杰作”,忍不住的笑出声来。
一家人围坐在那张老旧的木桌旁,开始包饺子。父亲包的饺子饱满圆润,像一个个小元宝;母亲包的饺子则精致小巧,褶皱均匀,宛如艺术品。我和妹妹包的饺子虽然模样怪异,但也饱含着我们的心意。大家一边包着饺子,一边分享着近日村里的趣事。父亲讲着在工地上遇到的滑稽场景,逗得我们哈哈大笑;母亲则念叨着邻居家新添了个可爱的小宝宝,言语中满是慈爱。小小的屋子里,弥漫着饺子馅的香气和欢声笑语,那是家的味道,是冬至独有的温馨。
当夜幕降临,热气腾腾的饺子被端上了桌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你一言我一语,争抢着品尝自己亲手包的饺子。我和妹妹吃得满嘴汤汁,烫得直哈气,却还不肯停下手中的筷子。父亲笑着为我们倒上些醋,母亲则温柔地为我们擦拭嘴角的污渍。那一刻,窗外的寒风似乎也变得温柔起来,不再那么刺骨。
随着岁月的流逝,童年渐渐远去,我也离开了故乡。工作中,没有了故乡的那份质朴与宁静,取而代之的是繁华喧嚣与车水马龙。然而,每到冬至,我依然会想起童年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的场景,那份浓浓的亲情和温暖,如同冬日里的暖阳,始终照耀在我的心间。就似“冬至至后日初长,远在剑南思洛阳。青袍白马有何意,金谷铜驼非故乡。”远离故土,思念愈切。
工作之后,在厂度过的冬至也别具一番风味,食堂准备好了材料,三五个职工围在一起包起了饺子,在包馅的过程中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分享着各自家乡冬至的习俗。来自北方的同事讲述着冬至吃饺子的传统,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小时候一家人围炉包饺子的热闹场景;南方的同事则提及冬至吃汤圆的甜蜜记忆,眼中满是对故乡的思念。欢声笑语回荡在茶水间,让这寒冷的冬至日充满了融融暖意。此时此景,正合“寒夜客来茶当酒,竹炉汤沸火初红。寻常一样窗前月,才有梅花便不同。”虽无茶酒与梅花,然同事相伴、情谊满怀,亦使冬至生色。
当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,大家围坐在一起,没有了上下级的拘谨,就像一家人般自在。品尝着亲手包的饺子,感受着集体的温暖与团结。窗外或许是凛冽的寒风,或许是繁华都市的车水马龙,但屋内却是一片其乐融融。这一刻,冬至成为了凝聚团队力量的纽带,让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之余,感受到了如同家庭般的关怀与支持,也让这古老的节气在现代职场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,成为珍贵回忆里浓墨重彩的一笔。(程晓雨)